用BMI判斷健康與否精準嗎?
相信你一定有測過BMI,因為只要是健康檢查報告,裡面都會有BMI的數據,但看BMI來判斷健不健康,真的準確嗎?
先簡單介紹BMI具備以下優點:
1. 容易測量 (設備便宜、隨處可見)BMI= 體重(公斤) / 身高2(公尺2)
2. 測量精準度高
3. 適合用來分析大量的數據(全國人民)
大部分人會再把體重細分成肌肉、骨頭和脂肪,這樣的確能更精準的去做判斷,但是對於數據的蒐集上難度提升太多。
那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提升分析準確度呢?答案是有的!
2023年一項美國的研究把數據再依據年齡(65歲以上、以下)及性別(男性、女性)做區隔。
研究顯示:
低於65歲的男性最低死亡風險為BMI= <18.5 or 25-27.4(kg/㎡),
高於65歲的男性最低死亡風險則為BMI= 25-27.4 (kg/㎡)。
低於65歲的女性最低死亡風險為BMI= 22.5-24.9 (kg/㎡),
高於65歲的女性最低死亡風險則為BMI= 27.5-29.9 (kg/㎡)。
根據所得數據,研究給予以下結論:
1. 女性死亡風險較低的BMI範圍比男性大
2. 年長者不論男女,以健康角度來看,BMI 值較不重要,曲線也較平滑(除非BMI值 > 35以上)
3. BMI建議範圍應放寬:BMI 25-27.4是目前認為較佳的,但仍應依性別與年齡有所差異
關於此研究的背景補充:
*搜案對象:美國成年人(1999-2018)
*樣本數:554,332位(平均年齡46歲)
*搜案時長:平均歷時9年,最長20年
研究缺點:
*此篇並非針對台灣人,並不能直接運用,但提供了新觀點讓我們有不同思考面向
*仍需更多研究支持以及研究時長的限制
參考資料:DOI: 10.1371/journal.pone.0287218